【附中燕子矶初中部】“中国红”闪耀入场式!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初中部第五届田径运动会热血开幕!

浏览数量:205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燕子矶新城学校初中部     发布时间: 2024-10-17      来源:本站


1016日,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燕子矶新城学校初中部顺利举行“爱国逐梦,燃情赛场”第五届校园体育节田径运动会。张成光书记、宋岩副校长、冯锐副校长、德育处李苏主任、党政办吴琼主任、全体班主任老师、裁判员老师、同学们和家长代表们共同参加了本次开幕式。青春的气息滚烫,运动的激情飞扬。学校操场上,老师和家长共同见证同学们的奋斗与拼搏。

开幕式上,伴随着激昂的进行曲,国旗、校旗、彩旗、鲜花方阵及教师方阵率先入场。随后,各班级方阵意气风发、精神抖擞,迈着整齐的步伐,喊着响亮的口号依次入场,尽情展示他们对运动、对青春、对学校、对祖国的热爱。

国旗护卫队成员手擎国旗气宇轩昂、精神抖擞。

校旗方阵步履铿锵,展现出附中人诚朴正直的精神风貌。

彩旗队和鲜花队用手里的色彩,装点着秋日的运动场。老师们意气风发,与理想和奋斗同行,用铿锵的脚步诉说着赤诚梦想。

入场式上,同学们或身着汉服,舞动着古老的旋律;或用情景剧演绎着对中华大地深刻的情感。同学们围绕“爱国逐梦,燃情赛场”的主题,通过现代诗朗诵、舞蹈、情景剧等表现形式,奉献出一台精彩纷呈的入场式表演。他们将其作为窗口,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少年的活力和潜力!瞧,同学们活力满满!他们的动作矫健,眼神坚定,每一个节拍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表情都洋溢着自信,演绎着多元文化的和谐旋律。他们是时代的见证者,也是梦想的追逐者。今天,入场式上展示出的文化融合,不仅体现了少年们的包容精神,也体现了学校的宽广胸怀。今天,少年们手中擎着一抹“中国红”,他们以青春之名,书写时代的华章,他们是过去的见证、现在的先锋、未来的希望,也是文化多元与包容的践行者。

精彩的集结完毕后,五星红旗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学校全体师生肃立敬礼,奏唱国歌。入场式表演也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和未来,让学生们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裁判员代表姜春红老师和运动员代表九(5)班张鑫同学依次宣誓,表示将尊重对手、尊重裁判、文明执裁、公平公正,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参与此次运动盛会。

运动让我们健康、阳光、开朗和自信。体育是力量的崛起、是智慧的较量、是美丽的展示、是理想的飞扬。”在这个特别的时刻,学校副校长宋岩发表了激情洋溢的开幕词。她指出,体育运动的真谛是“以人为本”,在于通过顽强拼搏实现自我完善和超越。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将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作为体育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她希望通过此次运动会,同学们不仅能获得矫健、健康的身体,还能收获更加高尚、文明的精神与道德。

在一片欢呼声中,学校党总支书记张成光宣布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初中部“爱国逐梦,燃情赛场”第五届阳光体育节田径运动会开幕,预祝本次运动会能够隆重、热烈、精彩、圆满、成功。

比赛现场,裁判员和运动员各就各位,大家都以积极的心态、奋发的精神、昂扬的姿态,展示着拼搏进取、团结一致的良好风貌。大家用体育传递勇气,用汗水挥洒力量。现场鼓掌声和加油声此起彼伏,运动场成了一片沸腾的欢乐海洋。

加速,冲刺胜利线

一声枪响,运动员们如离弦之箭般冲出起跑线,奋力向前。他们拼尽全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终点冲刺。

交接,合作中的拼搏

队员们接力着,如同火炬传递一般,高速冲刺,倾尽全力。他们传递着快乐、信任和团结,接力棒在他们手中传递得如此流畅,仿佛整个跑道都化身为一条生命之河,奔腾不息。

跃起,突破极限的一跳

运动员们积蓄着力量,以完美的起跳和优雅的跃起,尽情展现了他们的挑战极限的勇气和毅力。

比赛中,每位运动员都为着团队的荣誉而拼搏,激发出无尽的潜能和创造力。在团结互助的氛围中,队员们相互鼓励、支持,成就了团队的辉煌。红色的跑道是青春的试炼场,火热的运动会是梦想的起航港。在这片充满活力的赛场上,同学们学会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体会到了公平竞争的价值,感受到了挑战自我、超越极限的勇气。期待同学们能把运动会上的团结奋斗、顽强拼搏、乐观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发扬光大,继续创造佳绩。

新闻稿_html_41bb8c08.jpg新闻稿_html_643c73ed.jpg新闻稿_html_4eabfebd.jpg新闻稿_html_mee68462.jpg新闻稿_html_m6875322f.jpg新闻稿_html_m44bb4c66.jpg新闻稿_html_mbb03d35.jpg新闻稿_html_m2b43914c.jpg


栖霞教育信息网

学校概况

Copyright @ 2020   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运营许可:  苏ICP备202101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