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燕子矶新城学校初中部 发布时间: 2024-12-12 来源:本站
教科研工作作为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引擎不仅承载着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任更是推动学校整体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初中部正开展一场市级个人课题培训活动这场活动以“附近”的力量为核心旨在激发教师内在创造力。
12月12日,由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南京市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承办,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初中部协办的“‘附近’的力量”南京市第十三期个人课题培训活动顺利举行。出席领导及嘉宾有: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朱小琥书记,教师发展研究室李洵主任,张美华老师;南京市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张迎东校长,黄文峰主任、王姗姗主任,马荣荣老师、陈培瑶老师;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初中部张成光书记,宋岩常务副校长,王子竹副校长;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小学部韩学红书记,秦蕊副校长;174项南京市个人课题主持人;全区各校个人课题管理者及区个人课题主持人代表共同参加。
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初中部吴琼、王俊贤,小学部朱敏、栾韩莉,南京市第九初级中学冯瑞琦五位教师分别带来《Birdwatching主题拓展阅读》《陆游记梦诗群文阅读》《观察物体》《寻味金陵》《7A U8 integration A-C》的个人课题研究课例展示。
王俊贤老师围绕“核心议题导向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这一课题,选文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诉衷情》《记梦》三大篇目,带领学生进入语文群文阅读的世界。
吴琼老师则围绕《图形组织器在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这一课题,倾心讲授了《Birdwatching主题拓展阅读》,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观摩了五节精彩的课堂教学后出席领导及嘉宾移步至报告厅展开一场内涵丰富的交流研讨。
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初中部党总支书记张成光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他对各位专家及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介绍了学校整体办学情况,从办学理念、教育理念、教育使命、教育追求、文化核心、德育课堂、教师发展、办学业绩等方面展开阐述。张书记的讲话使得大家对燕子矶新城学校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南京市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马荣荣、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小学部副校长秦蕊携手四位课例展示教师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沙龙研讨——《寻找“附近”的力量——个人课题研究的思与行》。此次沙龙由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小学部副校长秦蕊主持。学校的四位教师对研究课题进行了详细讲解和探讨,展示出课题背后的故事。南京市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马荣荣对全区174项个人课题的整体情况进行简要概括,对丰硕的立项成果给予鼓励。此外,教师们还对后续的课题研究工作进行积极展望,希望大家能够携手同行,助力栖霞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初中部副校长王子竹就《凝聚“附近”的力量——协同视角下的个人课题研究与校本管理》进行主题汇报。她就“附近”这一关键词进行解读,围绕“联结”“协同”“共生”三个方面展示出在学校层面“凝聚‘附近’的力量”进行课题研究的作用和价值。
南京市教科所教师发展研究室主任李洵对本次培训活动表达了高度认可,她指出,此次活动充分展现了学校如何利用周边资源,教师们如何从个人课题研究着手,将“附近”资源转化为个人能力,进而推动学生的美好成长与发展。她还鼓励教师们在课题立项的后续工作中,继续发挥各自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推进课题研究工作。
南京市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教育科研处主任黄文峰进行“根植教育现场的科研立教”主题总结发言。她从区域层面提出具体指导和要求:唤醒研究的热情,发挥“附近”的力量;将学校内课题研究类型、课题主持人进行盘点;真研究,做好基础型探索;“五个一”常态推进;让课题可持续赋能。
南京市教科所党支部书记朱小琥就此次培训活动进行总结发言。他和大家一同探讨了学校课题和个人课题管理、教师课题发展等问题,对教师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明确建议,同时强调课题培训带来的积极作用,鼓励各位教师坚持在课题的引领下不断锤炼自己,以便能更好胜任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工作。
个人课题研究是一线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它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更是实现高品质学科育人的重要途径。
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初中部将积极汲取此次培训活动成果,持续挖掘“附近”的力量,逐步提高学校的新质教育力,为推动南京市及栖霞区教育事业发展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栖霞教育信息网 |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 南京市栖霞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 江苏教师教育 | 南京智慧教育云 |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Copyright @ 2020 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运营许可: 苏ICP备202101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