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中燕子矶初中部】以实验点亮科学之光,用钻研引领教研之路 —— 记我校优秀教师全欢欢

浏览数量:462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燕子矶新城学校初中部     发布时间: 2025-03-26      来源:本站

在我校的实验室里,常常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她时而俯身指导学生操作烧杯,时而在黑板上推演化学反应方程式,眼神专注而明亮。她就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化学教师、教科室主任全欢欢。多年来,她以对化学教学的满腔热忱和对教研工作的严谨执着,在教育这片沃土上辛勤耕耘,成为师生心中当之无愧的 “引路人”。
在化学课堂上,全欢欢是出了名的 “创新能手”。她深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枯燥的理论讲解只会消磨学生的兴趣。于是,她把实验室变成了 “魔法课堂”:用紫甘蓝汁液制作酸碱指示剂,让学生亲眼见证色彩变幻的奇妙;用小苏打和白醋模拟火山喷发,在 “嗤嗤” 的气泡声中讲解化学反应原理;甚至带着学生在校园里采集土壤样本,测定 pH 值,探究生活中的化学奥秘。
有个叫小宇的学生曾对化学望而生畏,总说 “公式像天书,实验会爆炸”。全欢欢发现后,特意让他担任实验小组组长,从最简单的称量药品开始手把手教学。一次做氧气制取实验时,小宇因操作失误导致试管轻微炸裂,吓得脸都白了。全欢欢没有批评他,而是笑着说:“科学研究就是在试错中前进的,咱们一起找找问题出在哪。” 在她的鼓励下,小宇重新操作,成功收集到氧气,从此爱上了化学,中考时化学成绩跻身年级前列。学生们常说:“全老师的课就像拆盲盒,每次都有新惊喜,原来化学这么有趣!”
作为教科室主任,全欢欢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她常说:“一个人优秀不算优秀,一群人优秀才是真的优秀。” 为了提升全校教师的教研水平,她牵头制定了 “青年教师成长计划”,组织经验丰富的教师与年轻教师结对子,开展 “每周一课” 听评课活动。她自己带头上示范课,课后逐字逐句帮青年教师打磨教案,从教学环节设计到课堂语言表达,都提出细致的改进建议。
去年,学校推行 “项目式学习” 改革,全欢欢主动承担起化学学科的试点工作。她带领教研组老师查阅资料、设计方案,连续三周泡在办公室研讨,最终开发出 “水质检测与净化” 项目课程。学生们分组调查家乡水源状况,设计净化装置,撰写研究报告,不仅巩固了化学知识,更培养了科学探究能力。这个项目后来获评市级优秀校本课程,成了学校的 “教研名片”。
同事们都说,全欢欢的办公室永远亮着最晚的灯。白天处理教科室日常事务、上课,晚上就研读教育期刊、整理教研数据。她的案头总放着三个笔记本:一个记教学灵感,比如 “用食品干燥剂设计探究实验”;一个记教师需求,像 “李老师需要数字化实验设备培训”;还有一个记待办事项,每条后面都跟着清晰的完成时限。有次为了赶写省级课题申报材料,她连续两天只睡了六个小时,直到材料提交的那一刻,才发现手指因长时间握笔而有些僵硬。
在全欢欢的带动下,学校教研氛围日益浓厚:青年教师在市级优质课评比中频频获奖,教研组开发的校本课程从 3 门增加到 12 门,教师发表的教研论文数量三年翻了一番。但她从不居功,总说:“教研不是孤军奋战,是大家一起搭梯子,让每个老师都能往上走。”
为了让化学实验教学更贴近生活,全欢欢还组织教研组录制了一系列 “家庭趣味实验” 视频:用洗洁精和白糖做泡泡实验讲解表面张力,用食用油和水演示乳化现象。她自己对着镜头反复录制,直到画面清晰、讲解流畅为止。日常教学中,她的手机也是 “答疑热线”,从早上六点到晚上十点,随时回复学生的提问,嗓子哑了就含着润喉片继续讲。
“全老师的眼睛会说话,她看试剂瓶的眼神,就像看自己的孩子一样温柔。” 这是学生们的心里话。“欢欢主任总能想到我们前面,跟着她干教研,心里特别踏实。” 这是同事们的评价。面对赞誉,全欢欢总是微微一笑:“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看着学生们爱上化学,老师们在教研中成长,就是最幸福的事。”

如今,全欢欢依然每天穿梭在教室、实验室和教科室之间。她用烧杯量取教育的温度,用试管盛放教研的热情,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教育故事。她就像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默默加速着师生的成长,却始终保持着对教育事业的初心与热爱。



栖霞教育信息网

学校概况

Copyright @ 2020   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运营许可:  苏ICP备202101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