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433 作者: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 发布时间: 2021-09-27 来源:本站
我国传统节日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理念和素材,语文学科具有开展文化类课程活动先天优势。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刻理解传统节日文化,培养人文素养,学会在学校和家庭生活中将文化内涵知识内化成自觉的行为,设计了“传统节日文化”系列课程实践活动。
中秋节,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素材。“吃月饼、做月饼”可以让学生和家长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增强动手能力;传统文化故事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可以让学生品味中国传统文化;大文豪苏轼的《水调歌头》、唐代名相张九龄的《望月怀古》等经典文学作品,能帮助学生透过字里行间感受古人赏月时的不同心境;“猜灯谜、听彩云追月之曲”等艺术活动,有利于学生发展智慧,提升艺术欣赏水平。
语文组老师们经过集体研究,充分挖掘了丰富的多维度中秋节教育素材,通过学科载体,利用中秋节假期,开展了学科文化实践活动。“中秋月正圆、今夕共赏时“的学科活动包括“文学作品读中秋、诗词曲赋话中秋、祝福短信品中秋、征文海报绘中秋、感恩行动献中秋“五方面的内容。旨在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中的“劝学、导行“的素材,让学生增长学习智慧,明晰做人之礼,学会诚信感恩。
书经典诗词,庆浓情中秋。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长河里的瑰宝,为激发学生学习经典诗词的热情,提高语言积累运用能力,培植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中秋佳节,语文教师围绕“诗韵中秋”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了“古诗词集锦与鉴赏”的学习活动
在诗词品读时,语文教师还向学生推送了如《彩云追月》《但愿人长久》等名曲,帮助学生深入感受诗词曲赋之美。
纸短情长,中秋祝福情谊浓。在这个美好的节日里,学生与家长纷纷发挥艺术审美情怀和文化素养,将中秋节对老师的感恩写成祝福短信,接龙式的发送给自己的老师,为中秋节庆祝增添了浓郁的情感。
语文组老师还充分利用“中秋节文化”中的“劝学、感恩”的元素,指导学生将学习、感恩落实在行动中。“专注学习、立志高远、感恩父母、孝顺至上”都成为附中燕子矶学生实践中秋节文化精神的关键词。
风雅诵诗书,笔墨绘中秋。综合实践活动同样是语文学科学习的重要部分,更注重知识的整合与运用。在本次以“笔绘中秋”为主题的传统文化语文实践活动里,学生通过自主查阅资料了解与“中秋”相关的月、团圆等文化常识,并以手抄报、绘画的形式把自己对中秋文化的理解表达出来。
每张手抄报都是学生们语文综合性学习专题研究的成果展示。有的介绍中秋节日的起源,有的讲述节日的发展形成,有的图说节日的各种风俗习惯等,内容丰富详实,文字言简意赅;配图异彩纷呈,栩栩如生,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也展现了附中燕子矶学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高雅清新的审美情趣。
通过此次传统节日文化语文实践活动,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水平,鼓励学生认真学习、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语文学科素养与综合实践能力。
栖霞教育信息网 |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 南京市栖霞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 江苏教师教育 | 南京智慧教育云 |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Copyright @ 2020 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运营许可: 苏ICP备2021012002